kingtest

kingtest

贫穷的本质 - 摆脱贫穷,从这里开始

🤔前言#

贫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定义。在中文中,“贫” 和 “穷” 通常被解释为 “极度缺乏”。

每个人对贫穷的定义不尽相同。有些人每天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这是绝对贫穷;而有些人尽管月收入过万,但因买不起自己想要的房子和车子而认为自己是贫穷的。

要想摆脱贫穷,首先需要认识和面对贫穷,然后才能找到解决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贫穷,本文将从绝对贫穷、相对贫穷和永久贫穷三个角度解释,带您了解贫穷的本质。

绝对贫穷#

指那些每天生活费在 1 美元以下的人,在地球上大约占了十亿人口,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人已经脱离了绝对贫穷。

很多人认为在极端贫困地区的人是吃不饱饭的。吃不饱就没力气工作,没力气工作就没法赚钱,所以他们才陷入了贫困陷阱。或者认为穷人每天生活费都只能用来买粮食,没钱存下来,所以没法完成资本积累,才会一直处于贫穷的状态。但是,随着杂交水稻等科技革新,粮食供应链越来越完善,能提供热量的那些主食价格大家都能消费得起。

钱都去哪儿了#

  1. 饮食消费升级
    事实上,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费只有三到五成用于买粮食。当收入上涨时,他们也不会去买更多的粮食囤积,而会选择购买口味更好的食物。同样的情况在中国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为了扶贫,国家对大米和面这些主食做了补贴,但那些获得补贴的家庭,对主食的消费减少了,而对虾和肉的消费进一步提升了。
  2. 娱乐消费不能少
    在非洲的偏远山村里,那些在温饱线挣扎的家庭中,很多人都有电视机。他们甚至会攒一两年的钱,用于购买电视。原因是在这些村子里没有任何娱乐设施,而人们一年只干七十天的农活,所以宁愿辛苦攒钱也要买电视看。
  3. 节日、婚礼、葬礼的铺张
    在越是贫穷的国家,在这些日子上越是会铺张浪费。在我们对 18 个国家调查所得的数据中,穷人在没有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情况下,可能在节日上花的钱更多。在印度的乌代布尔,几乎每个家庭都没有电视机,极度贫穷的人将自己 14% 的预算花在了节日上(包括世俗的及宗教的场合)。在南非给一位老人置办葬礼花掉的费用,将是这个老人一生的积蓄。若一个并没有足够积蓄的年轻人去世时,他的家人也会给他大办特办,用掉的钱往往是这家人年收入的四成。举行这样一场葬礼之后,这家人很可能会陷入吃不饱饭的境地,甚至孩子都有可能被迫辍学。在印度,母亲甚至会在女儿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为她准备婚礼。
  4. 大量的医疗支出
    在南亚以及非洲地区,每五个孩子就有一个死于痢疾,主要原因就是喝了不干净的水。慈善组织已经把这些地区的消毒剂价格弄得非常便宜,只需要 18 美分就能买到足够六口之家使用一个月的消毒剂(18 美分仅相当于一个人一餐的伙食费),但仍然只有一成的家庭选择使用消毒剂。而且穷人们基本不选择接种疫苗,导致很多人感染甚至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这种情况下,他们生病后需要花费大量的钱治疗,甚至找一些巫师和民间疗法。

穷人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有些短视?
为什么不把钱投入到能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地方去呢?
为什么不把钱用来扩大生产,多买几头牲畜或者多种点农作物呢?
为什么不存钱去学习,或投资到下一代的教育之上呢?

生活环境对自我控制力的影响#

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穷人的自我控制力天生不足。” 但真的只是这样吗?在得出结论之前,我想介绍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的实验:

实验人员找了两批 “节食者”,让他们在计算机上面完成一些任务。第一批 “节食者” 实验人员特意放了许多好吃的零食(例如薯片、糖果和巧克力等),让他们看到。第二批 “节食者” 没有看到这些零食。计算机任务完成后,他们会得到一大桶冰淇淋作为奖励。第一批受试者一直在抵御零食的诱惑,结果一拿到冰淇淋就控制不住自己,吃掉的冰淇淋比第二批 “节食者” 多了好几倍。
实验说明了这样一点:自我控制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 这也是为什么节食减肥几乎 100% 失败的原因。因为 “节食者” 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抵抗美食的诱惑,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平静地对待食物。最终,这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

最大的差距是成本#

穷人富人其实在行为模式上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与他们唯一的差距在于:“我们的生活更富足,社会更加便捷”。

在极端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条件艰苦,每时每刻都需要自我控制。即使是简单的喝水,也需要先购买消毒剂并加入水中消毒,这种过程会消耗人的自我控制力。相比之下,我们生活在基建完善的城市中,许多东西都是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不需要了解供水系统的运转,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自来水。政府还要求我们接种疫苗,不接种疫苗的孩子无法上学。

一旦意志力耗尽,自我控制力较差的人往往会偏向做轻松的事情,留下困难的事情给未来去处理。他们倾向于美化未来的自己,制定不可能完成的新年计划,并倾向于消费美食、烟酒、娱乐等即时享受的东西。即使有一些收入,他们仍然会将其用于享受型消费。他们认为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相比之下,他们更关注当下,尽可能让日子过得更愉快一点。他们缺乏存钱投资、抗风险和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这就是绝对贫穷的人所面临的困境。

他们想把钱用于吃好的食物,就像我们想喝奶茶、快乐水一样。他们攒钱买电视娱乐,就像我们每天刷短视频、玩游戏一样。由于我们的自我控制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指责他们。

贫穷不仅会提高错误的代价,还会给人们创造更多的犯错机会。因为在贫穷的时候,人们不断地用意志力抵抗商品的诱惑。然而,同样的商品在你身无分文、买不起时,它是一种巨大的诱惑,而在你成为千万富翁、毫不差钱时,它只是一个随手挥霍的物品。

当他们买得起时,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往往会瞬间耗尽。甚至在无力消费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借贷去购买商品。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突然暴富后会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不断购买物品最终再次陷入贫困的原因。

相对贫穷#

尽管我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但与那些富人相比,我们仍然觉得自己是穷人。这种状态在世界上大部分人中都存在。

相对贫穷的行为模式#

  1. 亲子关系
    出生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家庭,父母在作为家长的时候似乎并不那么耐心,他们不经常与孩子互动,经常让孩子独自待在电视和玩具旁边。另一方面,他们对孩子非常严厉,经常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2. 长期健康缺乏重视
    全世界有大量的人患有糖尿病、艾滋病、肺结核等疾病。虽然医学界已经为这些病患者开发出了药物,并且这些药物价格相对较低,但仍有数百万人因为不能坚持按时服药而死亡。例如,肺结核的治疗只需要用到非常便宜的抗生素,但仍有许多人放弃治疗,导致疾病加剧,最终失去生命。
  3. 懒惰
    一些农民在田地里不去除杂草,导致农作物减产了 50%。然而,即使他们花几天时间去除杂草,也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增加收入超过 50% 以上。然而,他们仍然选择不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他们懒得付出努力。

思维带宽#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者们研究发现,“不仅自控力是有限的,人的思维带宽也是有限的”。行为经济学大神丹尼尔卡尼曼就举过类似的例子:

当你正在努力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你的大脑会长时间地保持高度集中状态。然而,一旦你的大脑开始感到疲惫,你就可能会放弃思考,转而去做一些更轻松的事情。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无法再承受更多的思考负荷。

同样地,当人们处于极端贫困的环境中时,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例如缺乏食物、水和住所等基本生存需求。这些挑战会对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和思维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更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而不是将钱用于长期投资或改善生活条件。

穷人总是有各种毛病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带宽被贫穷这件事占用了太多。

人类天生更擅长记忆与自己有关的事件,例如你不会忘记你第一辆车的品牌,或者你第一个恋爱对象的名字。然而,我们的前瞻记忆能力相对较差,例如我们可能会忘记需要记住的事情,例如缴纳社保的日期或者按时服药的时间等。当穷人每天都在为支付租金、还信用卡账单等经济问题而奔波时,他们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一些必要的生活事项,例如按时服药或者清除农作物中的杂草。对于穷人家长来说,他们的耐心和耐性也很可能受到这些压力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

心理学家还进行过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他们曾经在一些高收入的空管局工作人员中进行实验。当雷暴天气来临时,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会变得越来越繁重,这时他们的思维负荷就会变得非常高。因此,他们回到家后可能会对孩子表现出更容易烦躁和不耐心的情绪表现。相反,如果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非常轻松顺利,他们可能会对孩子更加耐心和温和,甚至会带着孩子去享受一些美食或者玩耍的时间。

很多人认为穷人缺乏长远的眼光,他们会贪图便宜的东西,他们的观念和态度也相对落后。这种观点完全是一种偏见,很多成功学大师也会利用这种偏见来贬低穷人,进而推销自己的课程。实际上,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他们之所以会表现出一些缺点,是因为贫穷使他们必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穷人并不是因为有缺点才变得贫穷,而是因为贫穷导致他们产生了一些缺点。换句话说,穷人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的父母很穷。如果一个与他们性格和天赋相似的穷人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那么他可能就不会表现出这些缺点了。

攀比强化了贫穷感#

很多人常常会感到自己很穷,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痛苦,但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

记得有一个故事,家里有六个孩子,家里非常贫穷,几乎不能经常吃到肉,唯一能吃到荤的时候就是在腌菜里加一点点肉末,白糖也是非常稀缺的东西。兄弟姐妹们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他们的衣服都是哥哥穿完了再给弟弟,姐姐穿完了再给妹妹穿,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普遍的。曾经问过他的母亲,小时候她是否因为贫穷而感到痛苦,但她说,好像并没有。

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很贫困,但他们能够在一起玩耍,感觉很快乐

然而,为什么有的人的童年会觉得很穷呢?这是因为在生活环境中存在了对比和差异。同学们能够买到更昂贵的玩具,吃到更好的食物,他们的零花钱更多。尽管自身物质条件比母亲小时候要好一些,但这些事情还是让他感到非常痛苦和自卑。

实际上,让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对比。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物质生活越是丰富,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的原因。相对贫穷是一种主观判断,只要有人比我们收入更高、生活更好,我们就会感到自己处于一种相对贫困的状态。我认识很多身家上千万的人,但他们仍然会感到自己不够富足。无论他们如何赚钱,都会陷入这种状态。因为欲望是会无止境增长的。

永恒贫穷#

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左派三位思想领袖之一,这三位领袖俗称为 “3M”,另外两位是马克思和毛泽东。能够与这两位思想家相提并论,足以说明马尔库塞的思想分量之重,而其代表作之一《单向度的人》更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本书。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向度”,也可以理解为维度。他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极权主义。

提到极权主义,我们通常会想到纳粹、法西斯、恐怖统治等,这些政权剥夺了人们的私人空间和自由。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好像有更多的选择权 —— 只要不违法,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工作、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上网冲浪、锻炼身体等等。为什么马尔库塞还要将现代社会称作极权主义呢?他给出了如下解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于是,大多数人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统治,并以此感到幸福,不再考虑其他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过于单向,只有一个向度,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 “单向度的人”。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变得容易受到媒体和权威的洗脑和操控。这种情况就像是一种新的极权主义,将人们困在了一个单一的思想和消费的向度中

新集权主义#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新型集权主义统治具有两个特点,使得其能够永久统治下去:

  1. 不需要强制和暴力
    这种集权主义的特点在于,人们被永远置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中(清朝 33 两白银政策,最狠的驭民术)。在学生时代,我们可能会用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看重金钱。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会把学习成绩和梦想作为自己的标签,而更多地关注于赚钱和消费。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使得人们失去了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变得容易被媒体和权威所操控。此外,当钱成为人们的评判标准后,其他的评判体系如信仰、爱情和亲情等都被淡化或扼杀,这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加单向化,进一步加强了这种集权主义的统治。
  2. 它能自动排斥甚至招安那些反对者
    在旧社会,大部分人都得自给自足,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有闲阶层。然而,这也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当钱成为评判标准时,人们的野心和叛逆性被削弱,大家都希望拥有更多的购买力,以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平。这种相对贫困的存在,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单向化,最终每个人都被卷入了这种生活模式中,没有人再有反叛的想法。因此,这种集权主义统治能够自动地排斥或招安那些反对者,使得其永久地掌控着社会。

消费主义的陷阱#

了解了新型集权主义的概念,有人或许会问: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只要大家愿意追求消费,那又有什么不好呢?然而,马尔库塞指出,“你过得并不舒服”。

在这个社会中,对于那些渴望赚钱、购买商品的人来说,交易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必须付出辛苦的劳动,才能换取资本家们轻松生产出来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可能并不符合他们真正的需求。这些需求被称为虚假需求,相对于真实需求而言。简单来说,只有那些无条件、必须满足的需求才是人们的生命所需,比如基本的食、衣、住等。

那么,一个价值两千元的学习机和一个价值两千元的游戏机,哪一个是真实需求,哪一个是虚假需求呢?你可能会认为学习机是真实需求,因为它能提高我们的成绩,而游戏机则是虚假的需求。然而,马尔库塞指出:

归根结底,什么是真实需求,什么是虚假需求,这个问题应由个人自己回答。只有当他们能够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回答时,才能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只要他们不能自主,只要他们被灌输和操纵,就不能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任何法庭都无权决定个人应该发展和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因此,消费主义的陷阱在于,它通过制造虚假需求来控制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使得人们失去了自由选择的能力,被迫追求无穷无尽的消费和享乐,最终导致人们的不满和不幸。

根据这个理论,我或许可以说学习机对我来说是虚假需求,因为我不热爱学习,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学习。他们希望我取得好成绩,这样我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成为 “人上人”。但我并不想成为 “人上人”,我更喜欢游戏。因此,对我来说,游戏机是真实需求,而学习机则是虚假需求。然而,马尔库塞指出:

所有的自由都取决于对奴役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产生,总是受到在很大程度上也变成了个人自己的需要和满足的阻碍。

这意味着,我认为学习是一种奴役,是因为学习确实很苦,这阻碍了我对自由的认识。因此,即使游戏机可以满足我对自由的需求,它仍然是虚假需求。

实际上,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全面统治了社会,改变了每个人的心理结构。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真正的需求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只能在虚假需求中获得短暂的满足和安慰。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消费主义的陷阱,不再让虚假需求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应该追求真实的需求,寻找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万恶的资本主义#

如何实现实质性的社会改变呢?答案是:很难。因为要改变社会需要有革命主体,而马克思主义认为最有潜力的革命主体是工人阶级,但现代工人阶级已经消失。马尔库塞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如果工人和他们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圣地,如果打字员打扮的同他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这代表什么?代表他们与资本家之间的鸿沟被抹平了。现存社会制度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以前的工人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所以要革命。但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现代工人们觉得即使不革命,努力工作也能过上相对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都成了单向度的人。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感到无限的失落。这本书仿佛就是一份详实的社会病例,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弊端。然而,作者并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案。只要社会制度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无论这个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贫穷感始终会萦绕周身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绝对贫困的社会不断向上攀升,努力跻身于相对贫困的社会;而相对贫困的社会则不断向上攀升,努力跻身于富裕的社会。然而,财富永远是悬在驴子面前的胡萝卜,让人永远心怀希望。

不管怎样,我们不断追逐这个永远不会达到饱和的财富,但最终却吃不到这个胡萝卜,因为财富永远不会让我们感到满足。

写在最后#

本文并不是要鼓吹放弃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放弃致富,因为这不现实,也很难做到。

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因为它向穷人开放,而权力却不会。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贫困并不一定等同于财务上的匮乏。在《说文解字》中,"贫" 这个字的上面一个分,底下一个贝,代表分财很少的意思,与 "富" 字相对;而 "穷" 这个字则意味着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曲,表达的是不自由的意思,与 "自由" 相对。

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忽视挂在鼻子前的胡萝卜,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欣赏身边的风景。我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失去理想,因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消费,但不要成为消费和商品的奴隶。我们可以赚钱,但不要把赚钱视为唯一的信仰。

我们需要现实一些,但也不能完全被现实吞噬。最快乐的事情不是为了金钱而奋斗,而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最后,我想分享一句话:你不妨变得大胆一些,因为我们终将失去它。

参考#

  • 【围炉夜话】为何我们如此贫穷?不只是缺钱那么简单。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拜托不了贫穷 [印] 阿比吉特・班纳吉 /[法] 埃斯特・迪弗洛
  •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印]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美] 埃尔德・莎菲尔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 刘擎
読み込み中...
文章は、創作者によって署名され、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安全に保存されています。